2022年12月30日《科创属性评价指引(试行)》修改前后对比
打开一看,关键信息,只有三个字“应用于”!
先说其他两处修改:
一处是调整发条引用:将引用“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》”,调整为引用“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》”。
另一处是已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,回归申报注册科创板,若采用第五种【无营业收入】要求的指标:“(五)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 亿元,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,市场空间大,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。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,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。”与境内直接申报注册的企业一视同仁,基于第(4)项不做要求:“(4)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%,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。”此款也是基于红筹企业多回归落脚科创板的背景下,进行的法条优化。
话不扯远,来看最重要的增加了“应用于”!包含2处:
修订《科创指引》发明专利指标的表述:
1.将第一条第一款第(3)项“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”修改为“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”;
将第二条第(5)项“形成核心技术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(含国防专利)合计50项以上”修订为“形成核心技术和应用于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(含国防专利)合计50项以上”。
看起来“应用于”三个字缩小了符合条件的覆盖范围。实则仅为对条款的优化、规范,使条款表述更为严谨。根据我们以往的上市辅导经验,科创板注册阶段问询问题,较多围绕主营业务收入是否与发行人发明专利强相关,以及专利来源,形成过程,研发投入情况、研发团队构成情况,发明人及核心研发人员的背景情况,发明专利申请时点,专利到期风险,质押、许可风险,创新能力可持续性,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都是重点核查的内容。可谓覆盖专利创造、运用、保护和管理的全周期,全方位。
以往,其他板块上市核准关键考量指标财务及法律指标相对较多,知识产权只占很轻的分量。如今,科创板上市注册专利作为重头戏,科创板较高的估值表现,引来众多公司纷纷试水,5项发明专利是贴地皮的硬性指标,本该对科创企业而言并不为难,但受大环境影响,企业对专利的认识停留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之用,对专利质量及运用并不做过多关注。专利竟成为企业与科创板最远的距离。
虽然硬性指标提及的发明专利数量为5,但是极少有公司可以凭借个位数的发明专利数量冲进科创板,在实际情况中,不同行业的的企业,审核过程中要进行行业内的横向对比,行业平均的发明创造数量参考的意义更大。因此稳健起见,企业应该围绕主营业务培育形成一定数量的专利组合,才能真正迈进科创板的专利门槛。
专利布局一般胜在“早”策划、“重”策划。从技术可研阶段即开始缜密考虑专利布局,顺应研究开发阶段、适应公司发展阶段,规划知识产权战略融入公司总体战略,充分考虑技术路线的高价值专利挖掘培育,设定专利申请策略,基于有效专利以及现有技术,开展技术自由实施的分析(即,FTO分析),避免侵犯他人专利权。将专利价值发挥到最大,有效阻击竞争对手的攻击,最大化市场空间及占有率。对于科创企业,专利是一把利剑,也是一面硬盾,其集合进攻与防御属性,加持企业可持续发展。专利是企业登陆科创板最近的爱。
自2019年科创板敲响注册制的大钟,中国资本市场正式迈入注册制时代,三年多来日新月异,势不可挡。创业板注册制考量“三创四新”应战略新兴而生;北交所申报青睐“专精特新”完善多层次架构。一句话,科技型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,大势满载政策而来!而你,需要做的是提前做好专利的布局与规划!